| 發(fā)布:2025-4-1 16:46:20 | 點擊:10 | 用戶:Lisa | 出自:聘外易 |
|---|---|---|---|
文章來源:荔枝新聞 南理工外籍教師李金鳳有個《白墻夢》 李金鳳是誰?她曾被授予“江蘇省人民友好使者”稱號,大學生喊她“Jennifer”,小學生喊她“金鳳奶奶”。去年10月,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外國專家(外籍人才)招待會上,她作為國際教育領域的外國專家代表應邀出席。她說,中國有《紅樓夢》,她有《白墻夢》。3月27日,李金鳳帶著她的《白墻夢》作品和大學生們分享中國生活的點滴。
李金鳳出生于1960年,自兒時看到一本中式庭院畫冊起便沉醉于古老而神秘的中國文化,逐漸成長為一名英國人中的“中國人”。為了尋夢中國,1978年她進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習中文,成為當時英國極少數(shù)的中文專業(yè)大學生之一。1979年—1980年李金鳳在北京語言學院(現(xiàn)北京語言大學)交流學習,是改革開放后最早的來華留學生之一。留學期間,她更加為中國文化所吸引和傾倒。她與中國友人結下了深刻的友誼,四十余年不曾中斷。 2011年,李金鳳來到南京理工大學,任英語語言教師,教授雅思口語和寫作、英語會話、英語朗讀、英語演講、實用英語、西方文化和歷史等英語課程。談及當初定居南京的原因,李金鳳笑著說:“因為太愛南京就留了下來,我覺得誰來南京都會愛上南京!”2022年,李金鳳還獲評“江蘇省人民友好使者稱號。 分享會現(xiàn)場,李金鳳分享《白墻夢》的創(chuàng)作故事與心路歷程,她的作品以詩意的筆觸記錄了她與中國長達數(shù)十年的深厚情緣,以細膩的觀察描繪江南灰瓦白墻的靜謐之美,借《浮生六記》《紅樓夢》等經(jīng)典展開對生命與愛的哲學思考,并透過中英雙語書寫架起文化對話的橋梁,激發(fā)了跨越國界和語言的情感共鳴。她表示,中華文化是畢生摯愛,將繼續(xù)不斷探索與分享華夏之韻、中華之美。 李金鳳還將對中國的感情傳承給了兒女。十多年前,她的女兒不遠萬里來到南京藝術學院求學,兒子在南京高校任教并娶妻生子。分享會現(xiàn)場,兩段視頻讓觀眾備受感動,一段是女兒用古箏彈唱中文歌曲《世上只有媽媽好》,另一段是女兒穿著漢服在南理工校園里唱著動畫電影《大魚海棠》中的歌曲《大魚》。 李金鳳說,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介紹中國,應掌握雙方的文化語言,用最好的方法將中國文化與世界分享。她將中西方文化融貫,與同學們一起翻譯賞析《蘭亭集序》《牡丹亭》,也會和大家一起追電視劇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。春節(jié)時,她翻譯并朗誦王安石的《元日》;七夕時,她將秦觀的《鵲橋仙》和莎士比亞的《哈姆雷特》一起對讀。 為更好傳播中國文化,她創(chuàng)建了“phoenix鳳毛麟角”微信公眾號及“鸞佩相逢桂香陌”視頻號,發(fā)布精心制作的原創(chuàng)英語學習資料,同時通過翻譯和朗誦將中國文化中的寶藏展示給世界。同時,她應單益義老先生邀請,校對著名的兒童書籍《小熊維尼的世界》譯本,從中英兩種語言文化角度提出改進意見,改進了再版書稿。 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”,她走遍南京,探索江蘇,喜歡用繪畫來表現(xiàn)古城墻、明孝陵、瞻園、朝天宮等處的美,一幅幅風格獨特的丹青,將風景背后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。 “我愛南京,希望世界上有更多人認識南京,了解南京,來到南京?!崩罱瘌P追逐夢想的腳步從未停止,如愿與美好的中華文化緊密相擁,希望自己能成為文化交流紐帶,把中國之美帶給全世界。 現(xiàn)場,江蘇省委宣傳部對外交流合作處處長龔文俊,江蘇省外事辦民間交流促進處主任程樹,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朱俊武,黨委宣傳部部長張珩、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王瀚、學報編輯部(社科版)編輯李翚等參加活動。 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朱俊武說,學校始終將國際化作為重要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在校外籍師生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,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。李金鳳老師在校工作十五年,以異域視角觀察中國,用真情傳遞著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。學校也將繼續(xù)搭建平臺,讓更多師生在科技與人文的交織中,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。 南理工外籍教師李金鳳有個《白墻夢》 |
|||
![]() ![]() |
|||
![]() | 相關推薦: | ||